鲜为人知的历史:《同学们》纪录片再现烽火中的教育传奇


6月22日,粤产纪录电影《同学们》在广东上映,以真实的画面和深情的叙述,揭示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继续维持教育,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等华南地区的学府顶住军阀混战的压力,辗转至粤北地区,坚持办学。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训练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并孕育了后来的中科院院士黄本立、叶叔华,世界知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及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等许多庞大的人才队伍。

在广东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和社会各界一起深入挖掘并整理这段历史,并通过华南教育研学基地等平台予以广泛传播。基于这些历史材料,凤凰卫视于2020年制作了大型电视纪录片《烽火逆行——抗战中粤北华南教育史全记录》,在《凤凰大视野》播出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成为电影《同学们》的制作起源。

《同学们》的总制片人、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兼电影台台长黄海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片从资料整理、筹备到拍摄和上映共历时三年多。这部纪录电影不仅是凤凰卫视电影台的首部作品,更是对过往电视纪录片的精炼与升级。黄海波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他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工作,并于2002年加入凤凰卫视。

黄海波坦言,即使他在香港生活了20多年,对粤北这段历史也所知甚少,但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到的诸多动人故事让他感到震撼。他想通过这部电影,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段不被广泛知晓的历史及其深远的意义。

在岭南大学与凤凰卫视举办的《同学们》香港观影会上,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刘智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电影《同学们》让岭南大学学生深入了解抗战时期学校师生共赴国难、教育救国的故事和精神,令岭南学生感到自豪。岭南大学近年来致力推动教育的国际化和合作发展,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贯彻“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校训。

黄海波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要求演员们展现出“先生们”脸上的优雅、智慧和笃定的气质。尽管战争迫使其他人逃亡,这些教师却带着书本和知识,放弃国外的荣华富贵和学术高位,坚持教育救国。他们在逃亡中坚持教学,依然进行精神上的自我熏陶。”让我们尽可能地保留这些优雅、坚定的风骨,并通过电影让更多人认识这段珍贵的历史。

电影《同学们》不仅全面重现了那段珍贵历史,还深入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和台湾地区教育的根脉复兴。黄海波认为,这部电影实际上是通过展示抗战时期教师们的选择,对当下年轻人提出深刻的启示。当时许多教师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坚持回国教学,他们的精神将在影片中得到传承。

黄海波认为,在炮火连天、崇山峻岭和清贫生活中,一群师生依然笃定,他们的信仰和尊严成就了后人的幸福与繁荣。他希望通过《同学们》让年轻人看到这种坚韧的精神,找到内心的淡定和真正的正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