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乒乓球到银幕 王阳演绎人生多重角色


王阳的少年时代几乎每天都和乒乓球相伴。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他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体校中度过,接受高强度的训练计划:每天跑步5公里,持续练习挥拍,固定动作,直到练出肌肉记忆。这样的训练持续了9年。这段时光培养了王阳坚韧的性格,也让他学会了时间管理和高效完成任务。“那个时候很懵懂,乒乓球是国球,教练也选中了我,我觉得自己有种责任感,也很自豪,不能半途而废,不想轻易放弃。”

在成长过程中,他将运动员时期形成的自律和责任感带入了演员的高强度工作和拍摄之中。大三那年,王阳被上海戏剧学院派往新加坡留学。尽管新加坡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但他在异国他乡的日子并没有太多时间享受美景,而是忙碌且紧张。生活和学习中处处充满了挑战。“一周要上6天课,班级的14个人都来自亚洲不同地方,老师是外国人,英语是唯一的交流途径。每天6点半出门,早上7:50我们还会迎着太阳打太极,老师希望我们找到内心的宁静。”

课程内容更具挑战性:“在国内接受的是现实主义题材的表演教育,而在新加坡学习的是非现实主义的课程,这是一种超脱自我的表演风格。”起初,循规蹈矩和传统的王阳并不适应,但新加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文化的冲击,学会了用更自由的方式进行表演,接纳自我,感知世界,为日后的作品汲取了丰富的养分。

在职业生涯中,王阳饰演过无数角色,经历过默默无闻的时期,如今渐渐懂得如何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他指出,看到角色或阅读剧本时,需要感觉到角色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他追求塑造立体、多维度的角色,不仅仅是正面或反面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他更倾向于在恒定状态中抓住小细节,塑造角色。

在拍摄过程中,王阳对于不同西装的版型、细节和面料的了解令人惊叹,这些经验得益于他在不同角色中的积累。闲暇时,他也会追剧,从美剧、韩剧和英剧中寻找有趣的人物关系和演员状态,借鉴共情和思考。“想要借鉴和融入其实非常难,海纳百川是好事,但每个人的气质和表演风格都不同。”

王阳认为,演员的工作不是模仿成功的角色,而是成为原创的创作者,挖掘属于自己的独特性。他始终坚信,拥有原创感和独特性才能在演艺圈里被人记住,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演员。

在新剧《围猎》中,王阳与可爱的李少红导演合作,饰演一名性格多面、人格冲突的人民警察。导演希望这个角色更市井、更邋遢,给他加了肚腩,还留了胡子和长发,但内心却是情感充沛且坚毅的。在另一部抗战剧《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王阳饰演的张云奎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角色,在战争中经历了家庭破裂、重聚以及物是人非,令人唏嘘。

对王阳来说,自由与松弛感并不来自时间本身,而是心态的成熟和坚毅。“演员的工作状态就像赶路,因为拍摄行程紧凑,短时间内需消化很多工作。”然而,在忙碌的工作中,他也能找到片刻的放松,感受到幸福。

相关新闻